软文发布
  • 统计: 已收录 709 个网站
  • 134 个网站待审核
  • 已发布 907 篇文章

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高歌猛进,但网站却静悄悄地完成了自己的进化。2025年的网站早已不再是简单的信息展示窗口,而是进化为集品牌展示、用户体验、数据沉淀于一体的战略资产

2024年,TikTok Shop年GMV突破2000亿美元,Instagram Shopping和YouTube Shorts的购物功能疯狂抢占用户注意力。与此同时,传统网站面临流量成本飙升、转化率下滑的困境。

许多人开始质疑:在APP和短视频霸占用户时长的时代,网站是否已经沦为过时的数字遗迹?下一个十年,网站会被APP和短视频取代吗?

网站会被APP和短视频取代吗?

01 数字生态的现状:三足鼎立的时代

今天的数字世界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局面:网站、APP和短视频平台各自占据一席之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已达10.70亿人,在网民群体中占比高达96.6%。

短视频更是成为全民化内容媒介,用户规模增长至10.40亿人,占网民比例的93.8%。抖音月活用户超9亿,快手月活约4.6亿,两者形成了“双寡头”垄断格局。

相比之下,企业级网站市场也在稳步增长,2024年市场规模已突破1240亿元,其中定制开发类网站建设服务占比达到51.3%,并持续快速上升。

02 网站的核心优势: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网站之所以不会被APP和短视频完全取代,是因为它具有一些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

内容全面性与深度:网站可以承载更为丰富、深入和结构化的内容。一个学术研究机构的官网能提供详尽的研究报告、论文下载、历史沿革等多维度信息,这是小程序或短视频难以实现的。

不受第三方平台规则限制:小程序和短视频依赖于特定平台,一旦平台政策变化或应用下架,内容也可能随之消失。网站只要服务器、数据库在,内容就可以一直存在。

跨平台兼容性:网站通过浏览器即可访问,几乎不受设备或操作系统的限制,具有极高的普适性。而APP和短视频平台都有各自的客户端,限制了覆盖用户范围。

数据独立性与所有权:拥有独立网站意味着对用户数据有更高的控制权,可以更灵活地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并实施个性化营销策略。

品牌独立性与自主性:网站作为企业的独立在线平台,具有较高的品牌独立性和自主性。企业可以在网站上自由展示品牌形象、发布信息、与用户互动等。

03 APP的崛起与局限:便捷但封闭的存在

APP(应用程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迅速崛起,以其便捷的用户体验和强大的功能获得了巨大成功。但APP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开发与维护成本高:APP需要针对不同操作系统(如iOS和Android)分别开发,维护成本较高。每次更新都需要用户下载安装,可能导致部分用户无法及时获取最新版本。

获客成本居高不下:随着APP市场竞争加剧,获客成本不断攀升。用户需要主动到应用商店搜索、下载、安装,这个过程相比访问网站要繁琐得多。

信息孤岛问题:APP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相互之间的跳转和链接不够顺畅,打破了互联网原本的互联互通特性。

用户卸载率较高:研究表明,多数用户很少主动使用已安装的APP,除非是高频需求的应用。大量APP在被下载后很快被遗忘或卸载。

04 短视频的冲击与短板:流量之王的内容焦虑

短视频平台以其强大的用户粘性和流量生成能力,成为数字生态中的重要力量。但其也存在明显短板。

内容深度不足:短视频更偏向于娱乐和短平快的信息传播,难以承载复杂和深入的内容。这使得它在知识传输和专业内容展示方面存在天然局限。

算法依赖与信息茧房:短视频平台过度依赖算法推荐,导致用户接触到的内容多样性下降,容易形成信息茧房。部分用户因长期接触单一类型内容,可能会形成认知偏差。

同质化竞争严重:平台倾向推荐高完播率、强互动性内容,导致跟风模仿盛行,催生大量同质化的“爆款模板”。60%的KOL发文内容集中在影视解说、短剧、美食等少数领域。

变现依赖性强:虽然短视频平台提供了多种变现方式,但创作者收入高度依赖平台政策和分成机制,缺乏自主权。

05 技术融合:边界模糊的进化之路

下一个十年,网站、APP和短视频之间的界限将继续模糊,走向技术融合的发展道路。

网站APP化:现代网站正在大量采用APP化的交互体验,如无需刷新即时更新内容、支持离线操作、推送通知等。Progressive Web Apps(PWA)技术让网站能够提供类似原生APP的体验。

APP网页化:为降低开发成本和实现动态更新,许多APP大量采用WebView技术嵌入网页内容,甚至出现完全由网页技术构建的混合APP。

短视频网站化:短视频平台不断扩展功能,加入电商、直播、支付等特性,越来越像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超级网站”。

前端技术革新:服务端渲染(SSR)的复兴、边缘计算与边缘渲染、WebGPU和WebAssembly等新技术,正在大幅提升网站的性能和功能。

WebGPU作为取代WebGL的新一代图形标准,其性能较WebGL提升5倍,使网站能够实现更加复杂的3D渲染和计算任务。

06 用户行为与需求:分化与并存的未来

用户需求和行为模式的分化,决定了网站、APP和短视频将在未来十年共存并各自发展。

场景决定选择:用户会根据不同场景选择不同平台。快速娱乐和碎片化时间可能选择短视频,深度学习和工作可能选择网站或专业APP。

代际差异明显:年轻群体可能更倾向于短视频和APP,而专业人群和高学历用户可能更看重网站的深度内容和结构化信息。

目的导向行为:当用户有明确的信息查找目标时,往往倾向于使用搜索引擎和网站;当目的不明确,只是想要消遣时,则可能选择短视频平台。

多平台穿梭:大多数用户已经成为“多平台穿梭者”,在不同平台间自由切换,寻求最佳体验和价值。

07 未来趋势:协同共生而非取代

下一个十年,网站、APP和短视频之间不会是简单的取代关系,而是协同共生的融合发展。

短视频引流+网站沉淀:通过TikTok、Instagram测试爆款,低成本获客后,将流量导入独立站完成转化。某家居品牌通过TikTok短视频引流至独立站,转化率提升40%,再通过邮件营销提高复购率。

数据驱动的无缝体验:网站、APP和短视频平台将通过数据共享和API接口,为用户提供无缝切换的一致体验。用户可能在一个平台发现内容,在另一个平台深度互动,在第三个平台完成交易。

AI赋能的内容生态:人工智能将深度赋能内容创建、分发和优化。AI驱动的内容推荐、标签自动分类、结构化改写将提升运营效率。

垂直化与专业化并存:通用平台将继续存在,但垂直化、专业化的网站和APP也会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满足特定人群的深度需求。

融合模式成为主流:“短视频引流+独立站沉淀+邮件营销复购”形成完整闭环,将成为2025年及以后的最佳策略。


网站不会消失,但它必须升级——从单纯的销售渠道,升级为品牌资产的核心载体

未来的赢家,一定是那些能够巧妙运用短视频获取流量、利用网站沉淀用户、通过数据驱动复购的组合玩家。

下一个十年,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如何更好地融合共生,创造更丰富的数字生态。

热门软文媒体

中华网

国内重要影响力的综合门户媒体

7

¥35.00元起

中国日报网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4

¥216.00元起

人民网

国家主流媒体

5

¥54.00元起

中国网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6

¥180.00元起

网易

中国五大商业门户网站之一

8

¥25.00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