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电脑,登录网站,曾经是我们探索数字世界的标准动作。如今,轻点手机屏幕,刷着一段段短视频,却已成为数十亿人日常的生活习惯。
十年前,人们普遍认为网站是互联网的终极形态,是一切线上活动的归宿。从个人主页到博客,从BBS到电商网站,无数企业和创作者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建设和维护网站上。
但如今,短视频以惊人的速度重塑了内容创作、信息传播和社交互动的方式,成为当下互联网世界最不可忽视的力量。
01 流量迁徙:从网站到短视频的不可逆趋势
互联网用户的注意力正在经历一场大规模、结构性的迁移。网站,这个曾经被视为数字世界的中心,正逐渐让位于更具沉浸感和互动性的短视频平台。
数据显示,短视频领域的用户规模和使用时长持续攀升,而传统网站访问量则呈现下滑趋势。
截至2024年底,尽管全球社交媒体日均使用时长较2022年顶峰时期下降了近10%,但短视频在整体使用时间中的占比却不降反升。
这场变迁的背后,是用户获取信息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网站作为信息载体,需要用户主动寻找内容;而短视频平台则通过算法推荐,将内容精准送达用户。
在短视频领域,AI生成内容正以惊人速度渗透每个角落。根据抖音官方公布的数据,AI创作稿件量近半年增长了91%,AI作品的播放量提升83%。
02 技术革新:AI如何重塑短视频生态
AI技术不仅改变了短视频的消费方式,更深刻地变革了内容生产模式。从最初的简单滤镜到如今能够生成完整剧情片,AI工具的进步让“一人即团队”成为可能。
在短视频平台,AI已成为普通用户的娱乐玩伴,也是专业创作者拓宽审美边界、实现个体创意突破的生产工具。
一系列国产AI视频生成工具如即梦、可灵等大幅降低了国内用户的AI创作门槛。
全民导演时代正在到来。在抖音,我们可以看到《西游记》里师徒四人的取经vlog,采访高考完刚出考场的爱因斯坦、孟德尔、门捷列夫,甚至欣赏慈禧逛颐和园的Vlog。
这些充满想象力的内容,以前需要专业团队才能完成,现在借助AI工具,普通用户也能轻松实现。
宠物博主@橘猫会AI通过教授AI视频课程获得了可观收入,每月充值980钻成为专属会员的用户,就能够进群接受一对一授课。课程售卖已成为早期AI视频博主变现的主要方式之一。
03 内容变革:从“流量至上”到“价值优先”
随着短视频生态的成熟,用户对内容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早期那种单纯追求眼球效应的“流量至上”逻辑,正逐步让位于更具长期价值的“价值优先”理念。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短视频领域的用户偏好发生了显著变化。幽默搞笑类内容虽仍居首位,但其占比大幅下滑,而知识科普与新闻类短视频内容快速崛起,分别以28.5%和32.5%的占比跃升至第6位和第3位。
这种变化源于用户对“时间投资回报率”的追求。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用户不再满足于仅仅获得短暂的愉悦感,而是希望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价值。
20至29岁用户及本科以上学历群体对长视频和知识类内容的偏好显著高于平均水平。
内容的深度和价值正在成为新的竞争力。抖音平台上的创作者米三汉对《红楼梦》进行长达450分钟的深度解读,通过双屏交互设计和现代网络语言的解读,让古典文学焕发新生。
即使在以短视频为主的平台上,只要内容具备足够的深度和价值,依然能够突破时长限制,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04 新创作哲学:垂直深耕与IP构建
在内容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创作者们也开始调整策略。泛娱乐内容虽然能够快速获取流量,但难以形成持久的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专注于垂直领域,挖掘长尾价值。
美妆领域达人们细分为护肤、彩妆、妆容教程等子领域;手工DIY、卡牌拆包、小众文化等看似小众的内容赛道,也开始聚集大量垂直用户。
钓鱼UP主@马李澳以其“佛系更新”策略成为差异化标签,每条视频都被“失踪人口回归”弹幕刷屏。
打造个人IP成为创作者建立护城河的关键。一个成功的达人IP,需要具备鲜明的辨识度,独特的内容风格,以及持续输出优质内容的能力。
回顾近年来涌现出的现象级IP创作者,如Papi酱、垫底辣孩、李蠕蠕等,他们通过一贯鲜明的个人风格和故事化叙事,形成了不可复制的IP效应。
朱铁雄将川剧变脸、皮影戏等传统文化元素巧妙植入现代生活场景,形成了自己极具差异化的IP。
05 平台竞争:三足鼎立与生态构建
短视频平台的竞争格局已基本稳定,形成了抖音系、快手和微信视频号“三足鼎立”的局面。
抖音系日活用户超6亿,占据用户偏好度39.55%,技术投入聚焦AI推荐算法与电商融合;快手月活用户6.85亿,主打“老铁经济”社交生态,下沉市场渗透率高;微信视频号依托微信社交链快速崛起,跃居第三极。
平台之间的竞争已从单纯的用户规模争夺,转向了生态价值的深度挖掘。抖音与即梦AI共同推出“AI创作浪潮计划”,提供包括创作工具、课程培训、行业资源、现金和流量扶持等在内的一系列资源。
快手则通过“可灵AI导演共创计划”,与李少红、贾樟柯等国内顶级导演合作,探索AI在视频创作上的能力边界。
微短剧成为平台竞争的新战场。抖音推出“短剧季”,快手设立“星芒计划”,提供流量与资金扶持。单部爆款短剧播放量超10亿,拉动用户付费率提升200%。
06 短视频+:赋能千行百业的视觉语言
短视频已不再局限于娱乐领域,而是成为一种新型的数字基地,赋能千行百业。
在教育领域,短视频成为知识传递的轻量化工具。创作者@陪宝贝磨耳朵“用AI把古文故事生成画面”,让古文变得生动有趣;@AI史来嗨代入历史人物的第一视角去讲述知识。
在文化传播领域,短视频助力传统文化复兴。抖音的“非遗合伙人计划”带动用户关注非遗并购买非遗产品,实现价值闭环。
电商领域,直播电商已成为短视频平台的重要收入来源,占抖音电商总额的44.7%。
短视频与AR/VR技术的融合,也在文旅导览、医疗科普等“短视频+”生态扩展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07 挑战与思考:在狂欢中保持清醒
短视频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内容同质化、信息真实性、用户过度使用等问题逐渐凸显。
以搞笑类短视频为例,其创作模式长期停留在模仿与复制阶段,大量内容以段子合集、夸张表情与剧情反转为套路,甚至出现同一脚本被反复演绎的现象。
这种模板化生产方式虽能快速抓人眼球,但因缺乏创新而加速用户流失。
AI生成内容的爆发式增长,也引发了关于真实性的讨论。北京市场监管部门近日查处了首例利用AI技术进行虚假广告宣传的案件。
一个有88万粉丝的直播间,用AI伪造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李梓萌制作产品宣传视频。
面对这些挑战,平台需要找到保障创作自由与维护内容真实之间的平衡点。目前,抖音已推出“AI抖音求真”等治理行动,当网友浏览易产生误解的内容和搜索谣言相关信息时,可通过点击页面中的“求真卡”获知事件完整信息及辟谣内容。
08 未来已来:短视频的下一个十年
展望未来,短视频仍有着巨大的进化空间。AI技术与短视频的融合将更加深入,从目前的辅助创作工具,逐步进化为能够理解用户情感、提供陪伴的社交实体。
阅文集团CEO侯晓楠指出,面向未来,我们看到四个关键趋势:内容爆炸时代,好故事是定海神针;AIGC时代,原创力是作品灵魂;新消费时代,IP是超级杠杆;全球共创时代,中国故事是世界语言。
短视频的形态也将不断进化。从目前的横屏、竖屏短片,向互动视频、沉浸式视频、VR视频等多元形态扩展。5G技术的普及将为高质量短视频的传播提供更好的网络环境,短视频的清晰度、流畅度将进一步提升。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中国短视频平台和内容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中国文化对海外用户的吸引力与日俱增,短视频成为中国故事的世界语言。
在武汉举行的2025阅文创作大会上,阅文集团CEO侯晓楠揭示了未来的四个关键趋势:内容爆炸时代,好故事是定海神针;AIGC时代,原创力是作品灵魂;新消费时代,IP是超级杠杆;全球共创时代,中国故事是世界语言。
十年前,我们无法想象短视频会如此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十年后,也许我们又将在全新的媒介形态中,重新定义什么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