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收录
  • 统计: 已收录 671 个网站
  • 134 个网站待审核
  • 已发布 276 篇文章

用户规模首次下滑背后,短视频行业正从流量狂欢转向价值深耕,中小创作者的新蓝海悄然浮现。

2025年初,中国短视频行业传出一个标志性信号:用户规模出现有史以来首次下滑。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相关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短视频应用总用户数达10.5亿,较2023年12月减少约300万人。

增速从19.33%大幅放缓至4.05%,使用率从96.40%降至95.50%。

这一数据打破了短视频行业过去五年持续增长的势头,市场饱和的讨论甚嚣尘上。然而,在看似饱和的表象之下,用户结构变化、技术革新与平台战略调整正为中小创作者开辟意想不到的新机遇。

国内各大短视频平台

01 用户规模首降,结构性机会显现

短视频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转折点。Analysys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底,用户数虽微增至10.59亿,但行业整体增长放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曾经一路高歌猛进的短视频市场,如今面临用户增长的天花板。然而,总量饱和的表象下,用户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

2023年,10-19岁用户占比升至15.2%,年轻用户为平台注入新活力;50岁以上用户比例增长至29.8%,成为增速最快的群体。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专家组成员陆先高指出:“银发群体以23%的增量成为增长最快用户层,但聚焦‘家文化’、温暖情感表达的作品供给不足。”这一群体对家庭伦理、怀旧题材的需求尚未被充分满足。

与此同时,用户消费行为也在升级。根据“繁星指数”评测,观众已经不再满足于“唯爽感”,而开始更加看重思想内涵和文化意蕴,既要“看得过瘾”,也要“情感共鸣”。

02 平台扶持加码,中小创作者突围路径

面对市场变化,主要平台不约而同将资源向中小创作者倾斜。快手2025年第一季度“快成长计划”吸引了超13.2万名中小创作者参与,较上季度翻倍。

该计划在潮流生活、青春娱乐、文娱百科、影画演绎四大赛道培育优质创作者,通过流量扶持、精细化运营及资源倾斜助力创作者成长。

宁波16岁女生“阿好好好”通过该计划,17天实现涨粉百万的奇迹。平台为其量身打造“好好读书挑战赛”、“小铁春日朗读会”等专属内容,作品甚至获得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央媒转载。

华南师范大学声乐专业学生“陈沁瑶”在计划中成功转型,从单一的美声唱法演示转向“音乐系学生小剧场”“戏腔演绎”等多元内容,创造出多个10万赞爆款。

快手相关负责人表示:“创作者和用户始终是快手生态的核心,平台将持续通过提供针对性政策和服务,让更多具有快手特色的好内容发光。”

03 内容创新革命,差异化赛道崛起

当流量增长见顶,内容创新成为破局关键。2024年微短剧市场已形成504.4亿元规模,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677.9亿元。题材风向上,行业出现三大结构性改变:

甜宠逆袭等题材降温,乡村振兴、非遗传承等现实主义题材崛起;技术革命中,AI升级为创作伙伴;受众群体则呈现出“女性主导、年龄下沉、全民渗透”的趋势。

陆先高在解析行业趋势时指出:“《我的归途有风》这类作品实现了社会价值与艺术表达的融合,让我们看到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的可能。”这种融合为创作者提供了全新方向。

创作形式也在多元化发展。@米三汉450分钟超长视频解读《红楼梦》,通过长视频的品质化突围;@李子柒以差异内容的精品化创造,挖掘冷门兴趣领域;@维C动物园则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降低科普门槛,实现老年人友好。

04 技术赋能创作,AI重塑生产逻辑

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短视频创作的基本逻辑。Sora等AI视频生成模型的出现,使普通人也能生产高质量视频内容

这类工具具有高创造性与高度模仿性的特性,能够准确模仿人类的行为和风格,并生成独特且富有创新性的内容。它们正在打破视频制作的专业壁垒,使创作权力进一步下放。

2024年推出的AI微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成为技术与艺术创作相结合的典范,带给观众视觉革新体验。然而,技术革命也带来新的挑战。

陆先高警示:“AI技术虽能提升微短剧生产效率,但过度依赖可能导致内容同质化,未来的技术应用需以‘人文温度’‘情感厚度’为前提,避免沦为炫技工具。”

艾媒咨询分析师预测:“未来短视频行业将在技术融合与场景延伸中深化发展:AI大模型赋能内容精准创作,实现‘用户画像-脚本生成-智能剪辑’全流程自动化。”

05 变现模式多元化,新职业生态形成

商业化路径的多元化,为中小创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直播电商行业高速增长,用户规模已突破6亿,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4.5万亿元

更令人瞩目的是,短视频直播生态孕育和催生了174个新职业,涵盖主播、助播、选品师、运营、场控、脚本策划、内容制作、投流师等多样化岗位。

短视频直播

在云南大理宾川县的电商直播间,95后姑娘晏林英的团队从“单人作战”发展为包含8名主播、4名客服、2名运营的专业化团队,每天发货量高达100吨左右,仅分拣、打包、装车等环节每天就能带动150到200人就业。

对于个人创作者,变现方式也更加多元。中长视频用户规模达7.25亿,创2018年以来新高;音频市场用户规模达3.35亿,增长潜能有待释放。创作者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将内容与形式更好地结合。

06 中小创作者破局指南

面对看似饱和的市场,中小创作者如何找到立足之地?结合平台数据和行业趋势,可采取以下策略:

吃透平台规则与优势板块。不同平台有各自的用户偏好和商业侧重:抖音泛娱乐化特征突出;小红书正逐渐打破“绝对女性主场”标签;B站游戏领域以20.8%的占比成为品牌客户最多的领域。

深耕细分赛道。文化、IT互联、三农等垂类赛道的粉丝增速最快,折射出社会价值的转向。同时,针对银发群体优化内容设计,定制大字号字幕,增加方言配音,探索“广告解锁+轻付费”模式。

拥抱技术而不失温度。利用AI工具提升创作效率,但保持人文情感表达。Sora等工具可作为创作助手,但不能完全替代人类创意。

尝试中长视频与音频形式。当短视频赛道拥挤时,7.25亿中长视频用户和3.35亿音频用户市场提供了新可能。@米三汉450分钟解读《红楼梦》的成功证明深度内容仍有市场。

构建“国内国外双循环”。目前国内万粉以上海外创作者已超过24000名,腰尾部KOL占比超过96%。同时,中国文化的出海也为创作者提供了新战场。


短视频行业正从流量竞争转向价值竞争。随着用户规模触及天花板,各大平台纷纷转向深耕细分市场:快手“快成长计划”单季度吸引13.2万中小创作者参与,抖音测试付费内容,快手推出订阅服务。

随着AI视频生成工具如Sora的普及,内容创作门槛进一步降低。同时,直播电商催生的174个新职业,以及中长视频、音频市场的增长,为创作者提供了多元变现路径。

饱和只是表象,变革才是本质。那些捕捉到银发经济、深耕垂直领域、融合技术创新与人文温度的中小创作者,正在看似饱和的市场中开辟属于自己的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