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流量如虹的网站日渐萧条,一位老站长在时代变迁中,如何从SEO堆砌关键词转向短视频人设打造,实现互联网生存之路的转型?
“我的网站流量比三年前下降了70%,如果再不变现,恐怕只能关站了。”2023年初,一位拥有12年站龄的老站长在SEO交流群里发出这样一段话,引发了众多站长的集体共鸣。
曾经风光无限的个人站长圈子正在不断缩小,越来越多的人无奈选择放弃网站。
流量的迁徙:从辉煌到落寞
2014年,冯东阳还是一位网络上的不知名小站长,每天辛辛苦苦地写着自己的一些工作经验,然后分享或投稿到大的站长平台。 四个月后,他却成功由草根站长转变成了站长圈内的自媒体明星代表。
那时的他,总结自己能有这么大进步的主要原因在于坚持不懈地写高质量的原创文章以及机遇和运气。
然而,这样的成功故事在今天已经越来越难以复制。2023年,整个站长圈子在不断缩小。一位笔名“石头IT视角”的站长在文章中写道:“互联网行业总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已经形成了一种基本规律。”
博客时代被微博时代淘汰,如今新媒体时代正逐渐代替各种网站。曾经的网站用户被各大自媒体平台抢走,现在人们在抖音、B站、快手等平台上搜索关键词,同样可以找到相关信息,而且短视频的形式比文字、图片更加形象、生动,更容易被用户接受。
搜索引擎的流量被抢走,过去网站主要通过SEO技术获得流量,没有流量就意味着没有收入。做网站没有盈利,站长们只能逐渐放弃网站。
觉醒时刻:一个老站长的转型挣扎
卢松松,站长圈里的代表性人物,也开始了他的转型尝试。他下了很大决心才开始直播,目的就是想做一下转型的尝试。
一位观察者写道:“想想曾经的站长代表人物,奋力转型的身影,心中不禁有点伤感,又是一个轮回。”
从2012年以后,先是微博火,然后又是微信公众号,很多草根都跟着这些风口成功逆袭。比如28推的成员,现在很多都有自己的新媒体公司,完成了跑马圈地,坐拥几千万甚至上亿的粉丝资源。
而这两年,短视频和直播又成为了风口,成就了一大批人。那些能够追着风口飞起来的人,其实都是时代的幸运儿。
另一位SEO行业的老大哥王海SEO,很久没有做网站SEO这块了,现在一直在做抖音带货。知名站长卢松松的标签也应该加一个“知名短视频博主”了。他的抖音、视频号视频的粉丝量和播放量应该比他的公众号或网站上多。
思维重构:从关键词到人设
对于有多年经验的SEO从业者来说,转型最大的障碍不是技术,而是思维。
白杨SEO在2023年写道:“不管是在公众号还是在其它网站上,总有人留言说:白杨SEO,你自己网站权重那么低,怎么好意思天天写SEO?”
他对此回应道:“对于做上三五年以上的人,都会把SEO当成是一种思维,一种策略,并不会简单地认为SEO就只是给网站优化排名。”
这种SEO思维的底层逻辑实际上可以迁移到短视频平台:了解平台算法相当于研究搜索引擎算法;制作优质内容相当于网站内容优化;设计引人注目的封面和标题相当于网页的Title和Description优化。
然而,与网站SEO不同的是,短视频平台更加注重“人”的因素。人设成为短视频成功的核心要素。在网站时代,用户关心的是内容能解决什么问题;在短视频时代,用户既关心内容,也关心内容背后的那个人。
实战转型:从零开始打造短视频人设
一位成功转型的新媒体运营者在2025年分享道:“精准定位:先搞懂‘为谁做内容’,再谈‘做什么内容’。”
他见过最多的失败案例是:账号今天发职场干货,明天发情感鸡汤,后天发热点评论,粉丝根本不知道“这个账号能给我什么价值”,最终要么取关,要么变成“僵尸粉”。
定位的本质是找到你的用户,并明确你能为他们解决什么问题。
画准用户画像时,不能靠“凭空想象”,比如“我的用户是20-30岁年轻人”——这太模糊了。真正有用的用户画像是“立体的”,包含基础属性、核心痛点、行为习惯三个核心维度。
在内容策划方面,好内容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策划出来的”。许多运营者会陷入“内容焦虑”:今天不知道写什么,明天写了没人看。其实,好内容靠的不是“灵感”,而是“可复制的策划流程”。
选题是内容的“灵魂”,选对了题,内容就成功了一半。常用的选题方法有:痛点选题法(从用户画像里找“最痛的点”)、热点结合法(把热点和“账号定位”结合)、系列选题法(做“成体系的内容”,让用户有“追更感”)。
现在的用户越来越“没耐心”,纯文字内容的完读率越来越低。应当根据账号定位,搭配“多元内容形式”:职场/知识类账号可尝试图文(核心干货)+短内容+视频号;情感/生活类账号可尝试图文(故事+观点)+图片+音频。
转型困境:SEO博客转型自媒体的几个瓶颈
从SEO博客转型自媒体,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冯耀宗在2021年总结了SEO博客转型自媒体的几个瓶颈。
自己无法适应。看似从SEO博客到自媒体会屌丝逆袭,但实际上,很多博客只是改了个标题,其他没做任何调整,依旧更新老内容,却没有引进新资源内容融入到自媒体粉丝中。
粉丝无法适应。老粉丝喜欢你的SEO内容,而你却转型为自媒体,自然并不会很过于在乎SEO内容。时间长了,老粉丝会认为在你这里的价值越来越少了。
培养不了新粉丝。在站长圈的自媒体,粉丝不会在乎你内容写得怎么样,更不会在乎你细节做得怎么样,只是看你网权重。你权重高,他们便会认为你做的好。
转型途中,“装逼”是每一位自媒体人都要具备的技能。有句话说的好,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如果你自己都不夸自己,那别人会夸你吗?
新生存法则:长期主义与底层逻辑
新媒体运营不是赚快钱。一位成功的新媒体运营者强调,他有一套“不依赖流量红利,靠底层逻辑稳扎稳打的运营方法”。
很多运营者只关注“粉丝数”,却忽略了“粉丝活跃度”——一个10万粉、打开率5%的账号,不如一个3万粉、打开率20%的账号有价值。用户运营的核心是让粉丝‘活’起来,愿意为你停留。
建立“用户池”,把“公域粉丝”变成“私域用户”至关重要。公众号的粉丝是“平台的”,一旦平台规则变了,就可能“失去用户”。所以要把粉丝导入“私域”(比如企业微信/用户群),方便更直接地互动。
做“有效互动”时,不要只说“谢谢支持”。真正的“有效互动”是“让用户觉得‘你在乎他’”。比如回复留言时,针对性地回应;主动发起互动;记住“老用户”。
数据驱动是指用数据“优化”内容,而不是“评判”内容。很多运营者看数据,只看“阅读量”——阅读量高就开心,低就焦虑。其实,数据的真正价值是“帮你找到问题,优化内容”。
站长精神的涅槃重生
从网站SEO到短视频人设,改变的只是形式,不变的是底层逻辑。
“这么多年互联网的发展,虽然形式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变化的只是流量渠道和形式,最终底层用户的需求还是那些。”
对于个人创业者,从零到一这个阶段,一定要专注,深挖,把这个基础打好了,后面才能围绕一个点发散,不断地扩大。
白杨SEO在2023年写道:“SEO转型终结,其实有二层含义,一层是个人SEO转型系列应该不会再写,二是SEO是一种策略一种思维,其实不管转哪去,拥有SEO思维的人比没有的人还是会好做很多。”
他甚至大胆预测:“SEO这个就像是刀,他也像是ChatGPT一样,他是一个工具。有人说,几十年后百度还有没有不知道。但白杨SEO想说,SEO这个思维,应该还会在。只是那时可能是另一种说法了。”
结语:求生者的未来
从网站SEO到“短视频人设”,一位老站长的自媒体求生记,其实是整个互联网时代变迁的缩影。技术会迭代,平台会兴衰,但用户对有价值信息的需求永远不会改变。
对于仍在转型道路上摸索的老站长们,或许如多渔所说:“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把一个点做精,做深,做透,会更容易成一些,一个点做好了,再围绕着这个点去扩展,放大。”
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从SEO到短视频,从关键词到人设,从搜索排名到用户关系,老站长们的求生之路还在继续,而他们的故事,正是互联网发展史中最真实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