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提示词,几分钟等待,一条精美的短视频在AI工具中自动生成,全球已有4500万创作者在这样的工作流中寻找新机会。
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展台上,快手高级副总裁盖坤向世界宣布:可灵AI模型性能实现102%的提升,视频生成技术在角色一致性、动态流畅度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台下观众屏息凝神,他们深知这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一场内容创作革命的号角。
“2025年将是生成式AI迈向深度应用的关键转折点”,盖坤在演讲中强调,“自可灵AI去年6月上线后,整个行业都清楚地感知到,视频生成大模型的技术拐点已经到来。”
新媒体短视频还有机会吗
01 技术拐点,视频创作迎来分水岭
当时间进入2025年,生成式AI技术已不再是实验室里的概念。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传递出的信号清晰表明,视频生成技术已经迎来关键性突破。
快手可灵AI的性能在半年内实现了102%的跃升,尤其在角色一致性、动态质量和画风连贯性方面取得显著进步。这意味着AI生成的视频内容不再充满“违和感”,而是达到了可商业应用的标准水平。
全球视频制作产业链规模预计达到千亿美元,涵盖电影、动画、短剧及广告等多个领域。在这一庞大市场中,AI技术正在重构创作边界。
“可灵这样的视频生成大模型本质上是一个世界模拟器”,盖坤在WAIC论坛上指出,“视频生成模型可能比通用人工智能(AGI)更早迎来爆发期,其应用成熟度和发展速度将更为迅猛。”
技术演进呈现两大趋势:模型生成效果持续优化与视频生成的可控性不断突破。这两大趋势的交汇,为短视频创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具支持。
02 应用爆发,混动工作流突破创作瓶颈
短剧行业正经历一场技术革命。2025年7月,一部名为《恐龙杀机》的3D动画短剧在抖音上线,一周内播放量突破百万。
该剧由蜜糖网络和犀利AI联合制作,采用创新的 “AI+3D混动工作流” ,成功解决了纯AI视频生成在角色一致性和镜头可控性上的核心痛点。
传统3D动画制作成本高得惊人,中等质量3D动画每分钟成本高达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而《恐龙杀机》通过混动工作流,在成本与品质间找到了黄金平衡点。
混动工作流的核心创新在于:利用3D CG搭建“骨架”,通过传统建模软件创建核心角色、场景和道具的数字模型;然后由AI进行风格化重绘,在精确的结构基础上进行细节丰富。
这种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纯AI流程中的“一致性灾难”问题——角色不再换个角度就“换脸”,场景转个机位也不会“面目全非”。
Runway公司推出的Aleph AI视频剪辑模型能够自动识别视频片段中的节奏、动作与情绪节点,并据此自动添加特效、音乐或结构剪辑,显著提升视频创作效率。
03 平民创作,零基础创作者的新机会
AI技术大幅降低了视频制作的门槛,为普通人进入短视频行业创造了条件。在各大平台,AI动漫转真人的视频内容正呈现爆发式增长,一条cosplay视频轻松收获百万点赞的案例比比皆是。
这类内容之所以受欢迎,在于它同时满足了动漫党的情怀需求和路人党的新鲜感,平台算法也给予这类创新内容更多流量支持。
创作者们正在探索多种变现路径:
-
平台分成:单条视频平均播放量50万+起步,带来可观流量收益
-
商单合作:动漫IP方积极寻求二创账号合作,定制单条视频收益可达数千元
-
周边带货:利用AI生成的形象开发衍生产品
-
教学培训:向后来者传授AI创作技巧
快手可灵AI平台已吸引超过4500万创作者,累计生成超2亿个视频和4亿张图片。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灵感被点燃的瞬间”。
04 产业重塑,从工具革新到生产关系变革
生成式AI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整个产业生态的重构。盖坤对此有深刻洞察:“生成式AI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生产关系的重塑。”
可灵AI已从单一的AI素材生成工具,进化为全面的AI创意工作台。新推出的“灵动画布”功能集无限可视化空间、AI创作辅助与多人实时协作为一体,可帮助用户将零散想法转化为完整视觉作品。
在企业端,可灵AI已通过API为超过2万家企业客户提供服务,覆盖广告营销、影视动画、游戏制作等行业。
全球知名创意素材平台Freepik的CEO Joaquín Cuenca Abela透露:“我们接入了超过10个不同的视频生成大模型,用户选择使用可灵AI生成的视频数量,超过其他模型加起来的总和。”
华策影视制片人赵劼指出,短剧赛道已显现AI驱动的‘从点到链到面’的全产业渗透趋势。华策2024年已尝试用AI生成场景辅助短剧制作,2025年下半年重点短剧项目将由应用AI视频生成技术全流程辅助创作。
05 未来赛道,审美与协作决定胜负
随着技术门槛的降低,短视频行业的竞争重点正在转移。可灵AI超级创作者汗青认为,随着AI导致内容生产成本降低,审美力将成为创作者的核心壁垒。
当代艺术家吴亦深提出,AI并非替代创作者,而是激发想象力的共生体,催生新的人机协作模式。这一观点为创作者指明了方向——与其担心被AI取代,不如探索如何利用AI扩展创作边界。
未来短视频行业的竞争将围绕三个维度展开:
-
审美高度:在AI工具普及后,独特的视觉风格和艺术表达成为差异化关键
-
人机协作:掌握AI工具特性,将其融入创意工作流的能力
-
跨界融合:结合新技术(如3D建模、AR)创造新内容形式
知名导演薛晓路通过短片《喵心归处》的创作实践发现,AI重构了传统影视制作流程,从剧本到分镜、生成、剪辑均可在计算机快速完成,大幅降低时间与成本风险。
全球知名创意素材平台Freepik的CEO透露了一个关键数据:在接入的十多个视频生成大模型中,用户选择可灵AI生成的视频数量超过其他所有模型的总和。
但技术从未淘汰真正的创作者。快手平台上,一位使用可灵AI的普通用户从零开始,三个月积累了百万粉丝。他的秘诀很简单:用AI处理技术实现,自己专注于故事和情感表达。
“可灵AI的目标是成为AI时代的视频创作新基础设施,让‘每个人用AI讲出好故事’”,盖坤在大会上的宣言正在成为现实。新媒体短视频行业的机会,从未像今天这样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