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新产品发布会、技术突破和融资喜讯,却只有寥寥几个记者回应。初创企业面对媒体的冷漠,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我们沟通了一圈媒体,没有哪个记者有兴趣采访此事。”这是一位创业者的真实经历,他的公司带着欧盟原装进口有机婴幼儿辅食新品,信心满满地找到一家国际公关公司,结果却一无所获。
在信息过载的今天,媒体工作者每日被海量信息包围,初创企业如何脱颖而出,让媒体主动来采访?这不仅需要正确的策略,更需要彻底转变思维——从“求媒体报道”到“让媒体需要你”。
01 思维转变:从进攻战到侧翼战,拒绝“求报道”心态
初创企业与媒体打交道,最大的误区就是直截了当地推销产品。记者不是企业的宣传员,他们的使命是向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内容。
不要打“进攻战”
创业公司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发动特劳特所说的 “进攻战” 。典型表现为:“我们公司推出了一个具有某某功能的新产品”。
如果企业没有Burger King那样的品牌积淀,这种沟通点对记者来说几乎毫无价值。
记者喜欢的是好故事,而不是产品信息。在沟通时,不要说“我们要推一款新产品了,这个产品怎么怎么好”,而应该说“我这里有个有趣的故事,想和你聊聊”。
发动“侧翼战”,用故事代替广告
初创企业要获得媒体报道,应当发动 “侧翼战” ,即避开对手的锋芒,寻找其弱点而攻之。
侧翼战的核心是提供媒体无法拒绝的好故事,而不是赤裸裸地推销产品。当你带着好故事联系记者时,你不再是一个推销者,而是一个内容合作伙伴。
02 内容构建:挖掘企业内在的新闻富矿
每一个初创企业都有值得讲述的故事,关键在于如何挖掘和包装。从哪些角度挖掘企业内在的新闻富矿?
创始人故事:最具吸引力的切入点
创始人本身往往就是最好的故事。能够吸引媒体的创始人故事有几类:
-
专业痴迷者:对某项技术或领域有极致追求,类似乔布斯那样的“产品狂人”。
-
情怀爆棚者:为改变行业或社会问题而创业,但注意不要空谈理想。
-
百折不挠者:连续创业,屡败屡战,充满辛酸与坚持。
-
反差者:如北大研究生开米粉店、高科技从业者转行做农业。
比如,一对从投行辞职的夫妻,带着两个混血宝宝创业做婴幼儿辅食,这种中西结合创业的故事本身就充满戏剧性和冲突点,远比产品本身更能吸引记者。
公司与产品的微创新
即使产品没有革命性突破,只要在某些方面有微创新,也值得挖掘。
比如销售渠道、营销方式、面对的用户群体,甚至是招聘形式的创新。一家以航海为主题的旅游公司,曾在拉勾网上发布招聘临时工的信息,结果收到了比锤子手机还多的简历,这本身就成为了新闻。
行业洞见与数据报告
提供对行业的独到见解或有趣的调查数据,能让记者如获至宝。美国在线约会网站OkCupid就经常发布有关男女婚恋的数据报告,这些内容不仅被媒体广泛引用,也确立了其在行业内的权威地位。
雷军在小米科技创办之初,曾在腾讯大讲堂喊话:“希望腾讯一年之内不要做手机。一个大象应该做的事情是挑战另一个大象,不是做踩死蚂蚁的事情。”这句话至今仍被人提及。
倡导新生活方式
当你的产品或服务代表了一种新颖的生活方式,这就具备了新闻报道的价值。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提出的“第三空间”概念,不仅推广了品牌,更改变了很多美国人的咖啡消费习惯。
03 关系建立:把记者当作目标客户来经营
获得媒体报道不是一次性的交易,而是长期关系的自然结果。如何建立并维护与媒体的关系?
把记者视为目标客户
创业邦的专栏作家John Jantsch建议,要将记者看作你的目标客户。让你的工作就是让他们了解、喜欢并信任你。
不要给客户发送一份宣传单后再用电话跟进,询问他们打算什么时候购买产品?当然不会。所以也不要指望记者们会接受诸如此类的各种垃圾信息。
系统化的关系建设
-
建立记者名单:收集可能会关心你所在行业或特定新闻故事的记者名单。
-
深度了解:阅读他们所写的一切东西。把他们的姓名当作关键字,利用Google进行相关新闻搜索,并订阅相关提醒。
-
参与互动:找到记者的博客或社交媒体,进行有深度的评论和互动,让自己出现在他们的视野中。
-
提供价值:定期向他们发送与他们所写文章相关的内容。你可能有调查数据或行业背景信息,可以与他们分享。
从沟通到信任
在进行了几周以上的价值提供后,可以尝试邀请记者喝咖啡。如果你能证明自己值得信赖,你将被他们视为朋友。接下来,他们会发现你是一个努力工作的创业者,只是还没有被媒体发现和赏识。
04 实战技巧:融媒体时代的沟通策略
有了好的故事和媒体关系,还需要掌握现代化的沟通技巧,才能让你的故事被看见。
挖掘“第二落点”
在热点事件中,第一落点往往竞争激烈且同质化严重。而对第二落点的挖掘,便成为差异化报道的重要方向。
例如,在缅北白家犯罪集团被提起公诉的新闻中,当所有媒体都在报道电诈回流人员被虐打等细节时,有媒体挖掘出了“缅北电诈园区人员集体跳舞”的诡异画面,单独剪辑制作,揭示了犯罪集团对电诈底层人员进行精神控制的现象。这条视频最终收获了746.7万播放量。
抓住“黄金3秒”
在视频号推荐算法中,完播率是核心指标。如何留住用户、提高完播率?“黄金3秒” 具有决定性作用。
南方都市报视频号常用倒叙剪辑手法,把新闻事件中冲突最激烈的几秒前置到第一帧,将视觉冲击力最强的画面变成留住用户的“钩子”。
精心提炼标题细节
标题不仅要吸引点击,更要准确反映内容。“标题党在视频号是行不通的,用心提炼能够快速吸引用户注意力的细节才是“王道””。
不要排斥长标题。南方都市报的标题一般保持在3至4行,通过提炼核心信息快速吸引受众注意力。
精准配乐
背景音乐不是简单的配乐,而是受众的 “情感触发器” 、爆款视频的“隐形引擎”。一首与视频内容适配的BGM,能够迅速将用户带入视频的情绪中。
选择BGM时,要特别注意歌词与新闻内容的关联性,甚至可以根据情节变化,在一条视频中插入不同BGM,通过音乐切换引发用户情绪波动。
05 持续曝光:构建企业的信号管理系统
对初创企业而言,公关不是一次性的活动,而是需要系统管理的长期工程。
PR是基础设施,不是装饰
正如最新公关理论所言,如果产品是发动机,那么公关就是燃料管路。它们不会让汽车出名,但会让汽车变得可靠——让你已有的力量到达需要去的地方。
最有韧性的公司把PR视为平台的一部分:一个持久的层面,塑造围绕你业务的信任、背景和理解。
创始人作为传播渠道
在融资前期,创始人是拥有的最高信任度的传播渠道。要把他们的时间表视为媒体库存。
这意味着建立发布节奏、设定边界并且用事实证明。两段文字和一张图表,每次都能胜过一条“愿景帖”。
建立公关飞轮
构建一个可持续的公关循环系统,从两个创始人到20人的GTM团队都能适用:
-
收集:每周从产品、支持和销售部门收集原始材料:什么改变了,什么坏了,什么让用户惊讶了。这些是你的故事种子。
-
塑造:把一个种子变成备忘录:背景→变化→影响→证明。如果你不能用300-500字写出来,说明故事还没准备好。
-
发布:发布到你的受众已经聚集的地方(开发社区、客户Slack群、行业新闻稿)。先发布,再分发。
-
分享:把故事交给别人来说。客户、集成合作伙伴和独立分析师的信任传递效果比你自己说更好。
-
研究:不仅关注点击量,还要关注对话:保存的帖子、引用推文、入站问题、演示请求。将这些视为定性遥测数据,以改进下一个冲刺。
06 技术赋能:AI时代的智能媒体关系
随着科技发展,初创企业也可以利用新技术提升与媒体关系的效率。
AI工具提升内容生产效率
《企业电视采访服务策略执行指南》提到,AI工具已经可以大幅降低内容制作成本和时间。例如,蓝色光标应用AI模型后,视频自动剪辑、多语种字幕生成让后期效率暴增400%,AI实时监测画面稳定性使重拍率下降35%。
初创企业可以优先接入成熟的AI工具平台,避免重复开发,实现降本增效。
数据驱动的内容策略
面对内容同质化困境,数据驱动成为破局关键。根据《指南》提出的策略,可以对不同受众群体进行分层定制:30-39岁群体推商业洞察内容,中老年群体做情感共鸣话题。
这种精准化的内容策略,能够显著提高媒体的采用率和观众的 Engagement。
真正的新闻永远在现场,这是长江韬奋奖得主雷蒙的坚持。对初创企业而言,吸引媒体的关键不是华丽的宣传稿,而是真实的故事、独特的视角和持续的价值提供。
走出办公室,深入用户场景,挖掘那些未被讲述的故事。当你的故事本身足够有力时,媒体自然会主动敲门。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软文轩媒体广告平台:覆盖10000+媒体、3万+自媒体账号以及5000+短视频媒体资源,为广告主提供报价、采购、投放及效果追踪等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