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收录
  • 统计: 已收录 708 个网站
  • 134 个网站待审核
  • 已发布 695 篇文章

数字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新媒体以其开放性、互动性和即时性正在深刻改变社会信息传播方式,催生出一个多元并存、观点碰撞的舆论生态。

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1,媒介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变得愈发重要且复杂。舆论场不再是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舞台,而变成了多元声音交织、碰撞的复杂网络空间。媒介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社会舆论的塑造者、引导者和平衡者。

媒介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一、舆论生态的重塑:从单向传播到多元对话

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在“权力与话语”理论中指出,话语不仅承担信息传递功能,更通过建构社会现实来界定“真理”的边界,成为权力运作的关键工具。传统媒体时代,话语权主要由传统媒体和权威机构垄断,而如今,普通网民亦可借助新媒体平台发声,形成了“话语平权”的新格局。

这种话语平权格局既增强了社会监督与民主参与的广度,也带来了舆情传播速度快、情绪化倾向强等治理难题。在多元舆论场中,信息传播呈现出扁平化结构、碎片化内容和情绪化表达特征,这使得舆论引导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例如在“北极鲶鱼事件”中,网友通过社交平台内容推测其爷爷为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原局长钟某某,并质疑其家庭财产来源不明。随着事件不断发酵,更多知情者加入讨论,形成了一种“众包式”的信息验证机制,最终促使深圳市纪委监委介入调查。这一案例显示了新媒体环境下公众参与和话语共建机制为还原事实真相提供了新的路径与动力。

二、媒介在舆论引导中的双重效应

(一)积极推动作用

媒介在舆论引导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新媒体舆论在制度建构与政策推进中具有积极能动作用,反映出公众话语权在民主治理中的制度化价值。以“山西大同小学生校园欺凌事件”为例,事件在网络上曝光后,迅速激起公众对未成年人保护问题的关注,呼吁加强校园欺凌的法律规制。随后,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山西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将校园欺凌防控机制写入法条。

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也为正能量传播注入新动能。2025年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与会人士认为,“当前人工智能正赋能网络传播,推动媒体向心力和创造力相融共进、正能量和大流量双向奔赴,主流舆论、主流价值、主流文化持续巩固壮大”。

(二)负面放大效应

另一方面,媒介也可能成为情绪化、非理性表达扩散的放大器。在多元舆论场中,特定事件与言论等诱因的出现会触发网民类似记忆和关联情感,极易形成舆情联动效应。

2025年1月,演员王星在泰国失联事件牵涉电信诈骗等敏感议题,引发对东南亚地区安全形象的广泛质疑。社交平台上短时间内涌现出超过38万条相关内容,大量游客取消赴泰行程,甚至影响到演艺活动的正常举办。

网民在认知结构尚不完善、情绪积压尚未释放的情况下,易在网络匿名性和情绪驱动下快速作出判断,形成“群体极化”现象,从而激化矛盾,引发舆论危机。2022年“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中,由于嫌疑人有涉黑前科,舆论开始质疑地方执法公正性,并延伸至其他历史事件的联想炒作,舆情出现明显偏移。

三、舆论引导的机制创新:策略与方法

(一)坚持真相导向,夯实舆论根基

真相是新闻传播的生命线,是舆论引导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只有以事实为依据、以证据为支撑,舆论引导才能真正赢得公众信任,引导情绪回归理性,推动社会共识形成。

以2021年“成都49中学生坠亡事件”为例,起初因信息不透明引发公众质疑,社交平台言论迅速发酵。随着调查深入,警方及时公布完整监控视频和相关证据,虚假信息在真相面前逐步瓦解,舆论也随之趋于平稳1。该事件充分说明,唯有坚持真相导向,方能有效遏制谣言传播,夯实理性认知的基础。

(二)抢占话语先机,彰显权威立场

政府作为公共事务治理的核心主体,具备独特的信息资源与制度优势,理应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主动占据舆论制高点,发挥“定音鼓”的关键作用

2025年5月,湖南慈利县一处喀斯特溶洞被污染相关视频引发广泛关注。事发后当地生态环境、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迅速核查处置,对涉嫌污染的3家养殖场依法立案调查,有效回应了公众关切,化解了公众疑虑1。这表明,只要坚持主动性、及时性与权威性原则,舆论引导便能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治理”。

(三)技术赋能:AI助力舆论引导创新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在为舆论引导提供全新工具和思路。历史影像动态修复技术能沉浸式再现历史场景,让抗美援朝老战士重现青春容颜;文物数字化活化技术能复原文物,让网民与文物穿越千年对话。科技的介入,让过去的老故事变成新记忆。

微短剧《国旗飘扬75年!AI重现首位旗手时空之旅》通过重构历史场景,再现新中国首位升旗手胡其俊的真实经历。胡其俊的儿子胡克军感慨道:“我这一代人总是担心老故事被时间冲淡,是真的没想到科技可以复活一段记忆。”AI最让他感动的地方是把“没人记得”变成了“谁都忘不了”。

四、主流媒体的系统性变革与创新实践

面对舆论生态的深刻变化,主流媒体正在积极推进系统性变革,以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趋势。中山市属媒体的改革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他们提出了“三个一”的核心变革:即打造一个自主核心传播及服务平台、做大一个国有文化集团、融合一支采编播发全媒体队伍。

中山市通过构建六大体系,系统全面再造主流媒体生产运营机制:

  1. 构建“移动优先”的媒体产品体系,统合新闻策采编发全链条资源,以移动端首发重构内容生产传播机制;

  2. 打造全媒体、多矩阵、多圈层的传播体系,推动新媒体矩阵向“专精深”网络化转型;

  3. 夯实“内容为王”的创新体系,强化“政、经、文、评”等核心优势,着力“改文风”;

  4. 建立以“内容+传播”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让“流量和效果说话”;

  5. 构建激励技术力量转向中台、前台的科技创新体系

  6. 构建“传媒+”全链运营服务体系,聚焦文旅产业新赛道。

五、社会情绪周期与舆论引导策略

舆论引导需要关注社会情绪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社会情绪周期可分为“发酵期—唤醒期—爆发期”三个阶段。在舆论发酵期,事件相关信息零散出现,公众关注度低,情绪处于潜在积累状态;在舆论唤醒期,随着关键性刺激的出现,公众情绪被迅速激活;若未得到有效引导,将进入舆论爆发期,情绪极化导致舆论场割裂。

社会情绪的形成具有情境依赖性与文化可塑性,不同群体对同一事件所产生的社会情绪反应可能因背景与认知框架而差异显著。因此,舆论引导需要考虑到社会结构的差异对公众异质性情绪表达的影响。不同社会阶层群体由于经济压力、文化资本、社会流动性差异等原因,在应对同类公共事件时所表现出的情绪类型与强度呈现显著差异。

六、行业媒体的内容创新与价值引领

行业媒体在舆论引导中发挥着独特作用。2025年行业媒体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显示,行业媒体通过强化舆论引导、服务行业发展、创新展现形式三大维度,展现出丰富的实践成果与创新智慧。

在强化舆论引导方面,英大传媒集团创建“第一选题”全媒体传播工程,打造高效率选题策划机制和高水准价值创造平台,以“头版头条首页首屏”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中国能源传媒集团则推出“能源金句”融媒专栏,以“海报+音频”的创新形式,系统传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安全的重要论述,总传播量突破1亿。

在服务行业发展方面,中国税务报社客户端开设“实务+税案”频道,通过“政策解读-办税指引-案例警示”三维内容体系,为纳税人提供精准服务。中国交通报社的“新时代交通文化一体化构建与传播创新实践”项目,整合2046个交通文化品牌、1500余个行业故事,形成覆盖铁路、公路、民航等领域的文化传播矩阵。

七、全球化背景下的舆论引导新挑战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舆论引导不再局限于国内范围,还需要具备国际视野。沃观(Wovision)4.0全球舆情监测与态势感知系统的应用表明,我们需要实时跟踪全球范围内新闻网站、社交媒体、海外智库等各类信源的多模态信息,以便进行全球热点挖掘、情报收集、舆情监测等工作。

这种全球舆情监测系统构建起覆盖10万+媒体站点、1000+政府网站、50万+社交账号、2000+知名智库的全域数据网络,能实现多地域、多语种、多模态信息一键聚合与实时追踪,为全球化背景下的舆论引导提供了技术支撑。

结语

媒介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媒体平台和公众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在多元舆论场中,传统的舆论引导机制面临话语争夺和效果减弱的双重挑战,必须健全网络事件真相披露机制、强化权威信息发布机制、完善网络回应表达机制,系统提升网络舆情引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受传媒形态、社会心态以及舆论生态变革的影响,当下舆论引导工作宛如闯入一片未知的茂密丛林,机遇与挑战像交错的藤蔓般相互缠绕。

只有通过独具慧眼的敏锐判断、科学精准的治理策略和有的放矢的调控手段,才能在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中提升舆论引导水平、保持社会稳定,有效维护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未来,随着AIGC、元宇宙等技术的发展,媒介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将进一步提升,需要不断探索技术与内容的融合边界,打造更具沉浸感、交互性的内容产品,构建“内容+服务+生态”的全新格局,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媒体力量。

最新收录网站

维度网

一带一路产业合作服务平台

1

0

1

明治传感器公司

工业智能国产传感器厂家

1

0

1

嗨一起官网

礼品采购平台

0

0

0

上海天龙生物科技

保健品贴牌代加工服务商

0

0

0

SEO前线

SEO优化服务商

2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