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在出租屋里啃着面包、反复修改新闻稿件的年轻人,可能自己都没料到,三天后他的产品故事会出现在国内顶级科技媒体的头条上。
“我们没有任何媒体资源,甚至连一个记者都不认识。”这是很多创业者和中小企业主面临的现实困境。他们看着大公司频频亮相主流媒体,却不知道如何让自己的故事被更多人知晓。
然而,没有媒体资源不再意味着无法获得曝光。在2025年的媒体环境下,即使零资源起步,通过系统性的方法和正确的策略,同样能够赢得大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01 基础先行,构建媒体关系底层逻辑
媒体曝光是品牌扩大影响力、建立公信力的重要途径。但对于缺乏资源的个人或中小企业而言,如何精准触达有价值的传播渠道,往往成为难题。
成功获取媒体报道的第一步是全面调研。你需要深入研究两个方面:竞品动态和媒体偏好。
竞品调研帮你找出行业内已经获得报道的类似产品或服务,这些已经为你验证了哪些媒体对你的领域感兴趣。媒体调研则要求你列出可能对你项目感兴趣的媒体列表,并分析它们的定位、报道板块和筛选项目的标准。
中小企业选对渠道的核心在于抓住“资源真实性、技术落地性、合规专业性”三个硬标准。这意味着你需要选择那些能够提供媒体直采资质、实时发稿进度跟踪、收录数据可追溯证明的渠道,而非仅仅声称拥有“10万+媒体覆盖”的平台。
02 价值挖掘,打造媒体报道吸引力
媒体筛选新闻的核心标准是“公共价值”。单纯的产品介绍或品牌宣传很难引起媒体兴趣,你需要将产品特性转化为社会议题。
技术创新类内容应突出解决行业痛点的突破性;服务升级类需强调用户受益的具体数据;行业洞察类则可提供未被披露的调研结论。一家教育机构曾发布《2024职场人技能焦虑白皮书》,通过抽样调查揭示87%受访者的知识恐慌,该数据被7家财经媒体引用报道。
2025年的新闻发稿竞争已从“量”转向“质”。让你的内容在搜索引擎中脱颖而出成为品牌传播的核心命题。AI技术正在重构内容生产全链路,一些技术平台可以通过舆情预判系统提前预测搜索引擎算法调整,准确率达91.3%。
03 内容锻造,符合媒体采编要求的标准
符合媒体采编要求的素材包应包含几个关键要素。新闻通稿(800-1200字)需要5W要素完整(Who/What/When/Where/Why),并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将关键信息前置。企业背景资料(200字以内)和可视化素材包(信息图、视频素材、版权声明)也不可或缺。
内容形态正在从文字向沉浸式体验转变。短视频与直播已成为主流载体。交互式内容成为新增长点,比如为某汽车品牌设计的“3D车型解析”H5,使用户停留时长延长至8分钟,转化率提升25%。
技术要“真赋能”,而不是被“AI概念”忽悠。真正的技术赋能,得能解决“内容怎么被搜到、怎么促转化”的核心问题。一些先进的GEO(生成引擎优化)技术体系已经能够适配2025年主流AI搜索的抓取逻辑。
04 渠道连接,建立媒体关系链
长期合作的基础是价值互换。你可以定期向记者推送行业趋势报告,在重大节点提供专家观点(如315期间提供消费维权解读),或联合举办线下沙龙活动。
首次联系应控制在3句话内说明核心价值,避免群发模板化邮件。建议使用“事件关联法”切入:“关注到贵媒体近期关于人工智能的专题报道,我们在医疗AI领域有新突破…”
中小企业可以优先选择分层资源组合:央媒端对接中央级媒体的直编端口,垂直领域覆盖行业媒体,地方端则整合地级市新闻网和社区论坛。这种“金字塔结构”资源分配中,头部媒体(占20%)用于塑造品牌高度,腰部媒体(占50%)实现精准传播,长尾自媒体(占30%)扩大覆盖面。
软文轩媒体广告平台:覆盖10000+媒体、3万+自媒体账号以及数千家短视频媒体资源,,拥有新华网、人民网等众多国内媒体资源,提供“撰写-传播-监测”闭环服务,汽车、美妆等垂类资源丰富。
05 技术赋能,利用现代工具提升效率
2025年的媒体工具已经大幅降低了内容创作门槛。AI工具可以自动生成新闻稿、配图,再发布到多家新闻平台。成本只有传统的零头,却能在SEO上佔尽优势:自动抓取热门关键字,文章更容易被搜寻到;5分钟就能完成撰稿与配图,不必再等3-5天;系统内建小店行销案例,知道什么故事最能打动在地读者。
派生万物重磅发布的SUPAI是首个开源融媒工具,作为媒体行业的AI化转型分水岭,它重新定义了媒体的生产方式。SUPAI智慧融媒平台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包括智能采策(24小时热点监测站)、智能生成(内容创作全能助手)、智能管理(媒资协同新体验)、智能风控(内容安全守护神)和智能分发(多平台传播放大器)。
这些工具不是要用AI取代媒体人,而是要让AI成为每个媒体人的超级助手。技术型企业要精准获客,可以用GEO技术做AI搜索渗透,提升品牌在AI推荐中的权重。
06 效果优化,建立传播效果追踪体系
曝光后需建立数据追踪机制。你需要分析传播层级(首发/转载比例)、关键词覆盖率和长尾搜索词排名变化。建议每周制作传播效果热力图,识别高转化渠道。
某母婴品牌通过监测发现小红书达人带货转化率比微博高300%,及时调整预算分配后ROI提升2.7倍。这种基于数据的决策远比主观判断更有效。
渠道融合也是2025年的重要趋势,“中央+地方”联动模式正在深化。整合中央媒体资源的同时,通过“地方联播”专栏覆盖多个省市新闻,能够将单条稿件平均传播范围扩大至10个省份。某快消品牌采用“区域化内容+全国性分发”策略,3个月内区域市场占有率提升18%。
07 风险控制,规避常见误区与合规问题
2025年《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再升级,医疗、金融、教育等敏感行业的软文合规红线更严。医疗软文不能提“治愈率”“疗效”,金融软文不能承诺“保本保收益”。
合规审核能力比资源更重要。真正的合规体系不是简单的“敏感词过滤”,而是“三级审核+行业定制化优化”。初审用AI工具扫描《广告法》明令禁止的3000+违禁词;复审由行业经验的编辑团队把控;终审则联合法律顾问做风险评级。
某体检机构曾想发一篇“胃肠镜检查”的软文,初稿写“90%的胃癌能通过胃肠镜早期发现”,经审核后调整为“临床数据显示,规范的胃肠镜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胃部病变,具体检出率需结合个体情况评估”,既规避了“绝对化表述”的风险,又提升了内容价值。
当遭遇负面报道时,切忌直接对抗。某食品企业被质疑添加剂问题时,24小时内公布第三方检测报告,同时邀请媒体参观生产线,最终将危机转化为品牌信任度提升案例。
某家小型智能家居公司采用了这些方法后,第一篇文章在三十六氪发布后一周内,官网访问量增长了240%,收到了五家投资机构的联系邮件,甚至还有一家大型科技公司抛来了收购要约。
这一切都始于那封精心构思、只有三句话的电子邮件。
好的报道机会不会从天而降,它们会青睐那些理解媒体运作规律、善于挖掘自身价值,并掌握正确沟通方法的人。无论你现在的媒体资源是多少,从这个起点开始,你已经拥有了打开大媒体之门的所有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