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收录
  • 统计: 已收录 671 个网站
  • 134 个网站待审核
  • 已发布 276 篇文章

七月的AI应用市场,下载量排行榜见证了一场权力更迭。豆包以2981万月均下载量登顶,而一季度还以8111万下载量领先的DeepSeek,短短三个月内暴跌72%,市场格局从“一超多强”转向 “双寡头垄断”

2025年的中国AI大模型市场,正经历着从狂热到理性的深刻转变。根据QuestMobile最新发布的《2025年二季度AI应用价值榜》,市场格局在短短三个月内发生戏剧性变化:字节跳动的豆包以2981.3万的月均下载量登顶,而一季度还以8111.3万下载量遥遥领先的DeepSeek,遭遇72.2%的断崖式下跌

与此同时,一个更显著的趋势正在形成——DeepSeek与豆包共同占据近90%的月活跃用户市场,将其他竞争者挤压在剩余10%的狭小空间内。市场集中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通用型AI助手市场正式进入 “双寡头”时代

在这一轮洗牌中,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月之暗面Kimi等曾经的风光者,都面临着用户流失的严峻挑战。而令人意外的是,垂直赛道却逆势爆发:“AI+教育”领域的豆包爱学月活突破756万,作业帮旗下快对AI月活高达1044万;“AI+办公”领域的ima月活环比增长190.2%。市场正在用数据宣告:单纯聊天机器人的时代已经结束,场景深耕的时代正式开启。

5大国产AI大模型
图为5大国产AI大模型

一、市场格局剧变:从“一超多强”到“双寡头垄断”

2025年上半年的中国AI大模型市场,经历了从爆发式增长到深度调整的完整周期。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中国AI大模型市场规模从2023年的141.34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294.16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495.39亿元的规模。在高速增长的表象下,市场格局正经历深刻重构。

2025年二季度市场梯队分布(基于MAU)

梯队 代表厂商 市场特征 关键数据
第一梯队 DeepSeek、豆包 双寡头垄断 合计MAU约3亿,占市场88.9%
第二梯队 腾讯元宝 生态支撑型 MAU 2502万,环比增6%
第三梯队 Kimi、通义、文心一言等 用户流失严重 平均MAU下滑30%-43%

截至2025年3月,已有346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完成国家备案,用户渗透率高达80.9%。市场从早期的野蛮生长,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呈现出三大显著特征:

  • 用户留存成为生死线:尝鲜热情消退后,用户开始追求实际价值。一季度冠军DeepSeek虽然仍以1.7亿MAU位居榜首,但较一季度流失近1700万月活用户,9.3%的环比下滑敲响了通用型AI的警钟。

  • 生态效应碾压单点突破:DeepSeek用户流失去向揭示行业真相——59.2%转向百度App,38.6%转向豆包,7.0%流向腾讯元宝。用户并未离开AI服务,而是转向更便捷的生态入口。

  • 垂直场景价值凸显:当通用助手集体遇冷时,“AI+教育”的豆包爱学和快对AI分别收获756.2万和1044.4万MAU;“AI+办公”的ima实现190.2%的月活环比增长。刚需场景成为AI落地的最佳载体。

市场格局剧变背后,是一场关于 “工具”与“服务” 的本质思考。当技术红利消退,谁能将AI能力转化为用户不可或缺的日常服务,谁才能赢得最终的生存权。

二、头部玩家表现:数据背后的战略得失

1. DeepSeek:技术强者遭遇生态困局

作为2024年崛起的黑马,DeepSeek曾以“低成本颠覆者”形象震撼行业——仅用557万美元训练成本实现GPT-4级别性能,成本仅为OpenAI的1/27。其开源框架DeepSeek-R1在A100显卡上的推理速度提升3倍,日活用户15天突破1500万,创造了行业奇迹。

然而技术优势未能转化为市场护城河。2025年二季度,DeepSeek遭遇滑铁卢:

  • 月均下载量从8111.3万骤降至2258.9万,跌幅达72.2%

  • MAU从1.87亿下滑至1.7亿,流失近1700万用户

  • 计划中的DeepSeek-R2模型延期发布,引发技术迭代质疑

核心问题在于:开源战略反噬自有流量。当百度、阿里、腾讯等巨头以更低价格接入DeepSeek模型后,用户无需使用原生App即可享受同等服务。更致命的是,DeepSeek在办公、学习、娱乐等垂直场景深度绑定不足,导致用户粘性薄弱。

技术层面,DeepSeek-R1-0528版本(2025年5月28日发布)展现了强大实力:数学推理准确率提升至87.5%,代码能力媲美GPT-4o,幻觉率降低45%-50%。但技术优势如何转化为商业优势,仍是待解难题。

2. 豆包:字节生态驱动的场景王者

字节跳动旗下的豆包,成为本季度最大赢家:

  • 月均下载量2981.3万,环比增长9.5%,登顶行业第一

  • MAU达1.3亿,环比大增30.4%,稳居行业第二

  • MAU与下载量比值从3.7倍升至4.4倍,用户粘性显著增强

成功秘诀在于 “通用平台+垂直爆款”的双轮驱动

  • 生态协同:深度嵌入抖音生态,4200万月活创作者依赖其脚本生成

  • 教育突破:子应用“豆包爱学”MAU达756.2万,构建高频刚需场景

  • 多语言布局:支持134种小语种,海外收入占比达35%

豆包证明了一个真理:在AI时代,生态价值大于技术参数。当技术趋同,谁能提供更丰富的使用场景,谁就能赢得用户时长。

3. 文心一言:搜索王者难敌开源浪潮

百度文心一言作为国内最早的大模型产品,凭借搜索生态构建了差异化优势:

  • 日均处理超10亿次搜索请求的实时数据训练

  • 与汉得信息合作强化企业级服务能力

  • 在游戏NPC对话生成领域占据68%市场份额

但闭源策略在2025年遭遇严峻挑战,市场份额降至18.3%。在API效果对比中,文心一言的邮件生成能力被评价为“结构清晰但深度不足”,落后于通义千问和DeepSeek。当行业走向开源协作,百度的封闭生态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4. 通义千问:开源生态的隐形冠军

阿里通义千问采取与百度截然不同的开源路线:

  • 技术突破:Qwen2.5-Max在HuggingFace盲测中以1332分超越Claude-3.5,数学推理达GPT-4水平

  • 生态布局:形成覆盖72B到1.5B参数的全尺寸模型矩阵,支持消费级显卡部署

  • 行业渗透:与三江购物合作提升零售数据分析准确率37%

在PPIO平台的数据中,通义千问与DeepSeek共同占据国内开源模型90%+调用量。有趣的是,尽管Qwen3性能更强,但免费的Qwen2.5调用量占比超90%,证明价格仍是用户选型的关键因素

5. Kimi:长文本专家陷增长困境

月之暗面旗下的Kimi曾以200万字上下文理解能力引领行业,在法律合同审查场景提升效率90%。采用MoE架构降低70%推理能耗的技术创新,使其在专业领域广受好评。

但2025年二季度,Kimi遭遇严峻挑战:

  • 月均下载量暴跌57.7% 至352.9万

  • MAU从2165.3万下降至1407.2万,跌幅达35%

  • 长文本技术优势随行业进步被稀释

在技术层面,Kimi K2于7月18日登顶全球大模型竞技场LMArena开源榜首位,超越谷歌Gemma3和Meta的Llama。技术与市场的背离,凸显了创业公司在巨头生态挤压下的生存困境。

三、垂直场景崛起:AI价值重构进行时

当通用型助手集体遇冷,垂直领域却春意盎然。2025年二季度数据显示,场景化AI应用正迎来爆发式增长:

主要AI应用MAU变化对比(2025Q2)

应用类型 代表产品 MAU(万) 环比变化 核心场景
AI+教育 快对AI 1044.4 新增 K12作业辅导
AI+教育 豆包爱学 756.2 +30%+ 家庭学习辅导
AI+办公 ima 未公开 +190.2% 智能办公助理
AI+办公 360文库 未公开 +134.5% 文档知识管理
AI+创作 即梦AI 未公开 稳定 短视频生成

教育领域成为最大赢家。字节跳动的豆包爱学MAU达756.2万,作业帮旗下快对AI更以1044.4万月活超越众多娱乐应用。成功关键在于解决刚需痛点:传统教育场景中,学生查难题、批改作业是高频且耗时的任务,AI通过即时解题和作业批改,从“AI玩具”进化为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

办公场景同样增长迅猛。ima实现190.2%的月活环比增长,360文库增长134.5%。与营销驱动的纳米AI搜索(MAU锐减50%)形成鲜明对比,办公类应用的成功源于真实提升生产力:文档自动生成、会议纪要整理、数据智能分析等功能,切中职场人士的日常痛点。

在内容创作领域,字节跳动的即梦AI支持文本/图片生成1080P视频,深度整合抖音生态,短视频创作者使用率达40%。阿里万相视频模型占据PPIO平台80%以上调用量,成为最受欢迎的国产视频生成模型。

这些成功案例揭示一个共同规律:AI价值=技术深度×场景适配度。当技术普惠完成,谁能更精准地定义场景价值,谁就能赢得下一轮竞争。

四、开源与技术突破:国产模型的全球逆袭

2025年7月,中国AI产业迎来里程碑时刻——全球大模型竞技场LMArena最新排行榜显示,Kimi K2、DeepSeek R1、Qwen3包揽全球开源模型前三甲,首次实现对硅谷巨头的全面超越。这次胜利意义非凡:

  • 测评机制硬核:LMArena采用盲测模式,由全球开发者动态对话评分,反映真实场景表现

  • 技术特色鲜明:Kimi K2以100万字上下文处理能力成为“长文本之王”;DeepSeek R1以极致性价比和代码能力著称;Qwen3则是全面型选手

  • 生态优势凸显:国产模型本地化部署友好、中文语义理解精准、工程落地能力强

在技术细节上,国产模型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创新:

  • 推理效率突破:DeepSeek-R1在A100显卡上推理速度提升3倍,API成本仅$0.14/百万token,不足GPT-4o的1/10

  • 架构创新:Kimi采用MoE架构降低70%推理能耗;DeepSeek-V3以混合专家架构实现高吞吐

  • 多模态融合:通义千问Qwen3在图文理解、视觉问答表现优异;腾讯混元支持文本到视频生成,深度整合微信生态

开源生态建设成为核心竞争力。截至2025上半年:

  • DeepSeek与Qwen占据国内开源模型90%+调用量

  • 国产模型GitHub星标数激增,GLM代码库获13万星标,超越GitHub Copilot

  • MIT许可的开源协议吸引全球开发者参与生态建设

技术突破背后,一场关于 “AI发展路线” 的哲学思辨正在展开:当OpenAI等闭源模型日益“高冷”(参数不公开、使用成本高、私有化部署难),中国选择的开源路线正构建起全新的技术伦理——透明、普惠、协作。这不仅是技术路线的竞争,更是AI发展理念的重新定义。

五、未来竞争关键:生态、多模态与商业化

展望2025年下半年,三大趋势将重塑市场竞争格局:

1. 生态化生存成为必然选择

  • 流量入口价值重估:百度将文心一言深度整合搜索;腾讯混元接入微信;豆包内嵌抖音。独立App生存空间被压缩,未来90%的AI交互将通过超级App和OS级入口完成。

  • 跨场景协同增强粘性:豆包通过“豆包爱学”带动主应用活跃度的模式将被广泛复制。数据显示,使用2个以上关联场景的用户,月留存率提升40%

2. 多模态与具身智能突破在即

  • DeepSeek-R2蓄势待发:支持文本+图像+视频联合分析(如家电故障视频→维修方案),采用生成式奖励建模(GRM)降低训练成本40%

  • 终端部署革命:模型压缩技术突破使手机端运行百亿参数模型成为可能。DeepSeek计划将模型压缩至终端可运行,走进千家万户

  • 视频生成爆发:阿里万相已占视频生成市场80%份额,图生视频技术因可控性高、稳定性好,调用量达文生视频的9倍

3. 商业化路径分野

  • 企业级市场深耕:华为盘古在矿山安全监测实现99.2%事故预警准确率;百川大模型疾病诊断系统覆盖1000+医院。垂直行业将为AI公司提供稳定现金流。

  • 出海战略提速:约20%的AI应用场景面向海外,通义千问支持134种小语种,DeepSeek在全球140个国家登顶应用市场。

  • 开源商业化探索:智谱AI的AutoGLM智能体实现微信/淘宝跨平台操作,用户留存率62%,展示开源模型的商业潜力。

当市场从技术竞赛转向价值创造,AI企业的评价标准也将重构:用户留存率>场景渗透深度>MAU>下载量。那些能深度融入产业核心流程、解决真实痛点的企业,才能穿越周期,赢得智能时代的终极入场券。

结语:在洗牌中寻找确定性

2025年的AI大模型市场,正经历从狂热到理性的价值回归。DeepSeek的技术实力与豆包的场景深耕,文心一言的行业积累与通义的开源布局,Kimi的长文本突破,都在不同维度探索AI的未来形态。

这场洗牌揭示了一个本质规律:当技术红利消退,唯有深度创造价值才能持续生存。通用型助手的概念逐渐褪色,而教育场景的解题助手、办公场景的文档专家、创作领域的视频生成师,正成为新一代AI的代名词。

市场在变,技术在变,但核心价值不变——用技术创新解决真实问题,用开放生态赋能千行百业。这或许正是中国AI军团在全球赛场逆袭的深层密码:不追求参数虚荣,只专注价值创造。当这个理念成为行业共识,中国AI才能真正从“技术高地”迈向“应用纵深”,引领全球智能革命的新浪潮。